编者按
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幸存者心肺功能受限和心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BREXIT研究旨在探讨运动训练是否可改善该人群心肺功能、预防心功能不全。美国心脏协会年会(AHA 2022)公布了BREXIT研究结果。本刊特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莹教授深度点评。
研究背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乳腺癌死亡率逐渐降低,与此同时,心血管疾病,尤其心力衰竭成为乳腺癌幸存者死亡的主要风险。运动训练有望成为改善肿瘤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目前关于运动训练相关益处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有限。该研究对104例进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了一项为期12个月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探讨12个月的运动训练是否可以改善心肺功能、预防心功能不全。
研究方法
如图1所示,研究纳入年龄40~75岁、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I-III期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04名。所有患者被随机分到运动训练组(n=52)(每周接受3~4天有氧和抗阻力运动训练,持续12个月)或常规治疗组(n=52)。
在基线、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4个周期(4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评估如下指标:(1)心肺运动功能(功能障碍:VO2峰值≤18.0 mL/kg/min);(2)心脏储备功能(从休息到运动峰值的反应),通过运动心脏磁共振量化左、右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CO)和每搏量(SV)的变化;(3)超声心动图:静息LVEF和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4)肌钙蛋白和B型利钠肽。
图1.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1)104名患者经过筛选后纳入该研究,平均年龄51岁,其中51%的患者在确诊为乳腺癌之前已经开始了至少150分钟/周的中度至剧烈运功训练。
(2)除去中途退出研究的人之外,在4个月和12个月时,对队列中89% (常规治疗组:86%,运动组:94%)和81% (常规治疗组:70%,运动组:92%)的患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4个月时,运动训练对心肺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OR: 0.32 [95% CI 0.11, 0.94],P=0.03),但在12个月时两组没有明显差异(OR: 0.27, [95% CI 0.06, 1.12],P=0.07)(图2)。
图2.运动训练组和常规治疗组4个月和12个月时功能障碍率的比较
(3)与接受常规治疗12个月的患者相比,运动训练与VO2峰值增加、更高的CO、SV、LVEF和RVEF均相关(P均<0.001),但运动训练对静息状态下左室功能无明显影响(图3-5)。
图3
图4
图5
(4)运动训练组肌钙蛋白升高程度低于常规治疗组(8倍vs. 16倍,P=0.002),但两组血清BNP无变化。
表1.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变化
研究结论
在接受蒽环类药物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12个月的运动训练有助于患者VO2峰值及心脏储备功能获益。
图片
专家点评
图片
运动训练是现代心脏康复的基石,可预防、改善心血管疾病及其伴随症状。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即提出了肿瘤心脏病康复(Cardio-oncology rehabilitation, CORE)的概念,并发布相关专家共识声明,旨在增强肿瘤心脏病患者的心肺适应性、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社会心理健康及长期预后。该研究是为数不多的评估运动训练对于肿瘤治疗相关心肺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之一,为肿瘤患者运动康复、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了切实的依据。但该研究纳入人群相对较小,且随访时间较短,尚不能全面的说明运动训练对心肺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的远期影响,仍需要长期的研究来证实运动训练与心肺功能的改善对肿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专家简介
刘莹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力衰竭与结构性心脏病科主任。致力于心力衰竭、心肌病及肿瘤心脏病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曾于美国Cleveland Clinic及瑞典Lund University进行博士后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曾在《BBA - 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ESC Heart Failure》《European Heart Journal》《JACC: Cardio-oncoloy》等中英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篇。主编《规范化抗凝门诊实用手册》;《肿瘤心脏病治疗手册》副主编;参编书籍10部。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6项。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血管精准医学与罕见病学组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全国专家学组秘书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大连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专家简介
张艳丽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博士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力衰竭与肿瘤心脏病学的临床研究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横向课题1项
学术任职: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心脏病与细胞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
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编写《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防治指南2021》
参与《规范化抗凝门诊实用手册》、《肿瘤心脏病治疗手册》等专著撰写
在中英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