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期境外疫情持续发展,国内部分地区陆续发生本土确诊病例,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第2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SCC)于2021年8月7-14日全部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广东省心脏康复联盟正式成立,广东省人民医院耿庆山教授当选主任委员,《国际循环》特邀采访耿庆山教授,展望心脏康复发展,浅谈心理心脏病学。
聚焦广东省心脏康复联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耿庆山教授:
联盟成立背景
谈到广东省心脏康复联盟的成立,早前胡大一教授曾创建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并在广东设有分盟。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人口超过1亿,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广东有成立心脏康复联盟的客观需求。
此外,广东具有深入开展心脏康复的基础,自80年代起,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就开始推动心脏康复事业,并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不仅具备良好的心脏康复团队,同时具备优质的科研平台(包括教学平台、患者俱乐部等),这为推动广东省心脏康复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工作基础。
基于这样的背景,在胡大一教授的提议下,由我牵头开始对广东分盟进行改组,同时对联盟成员及单位进行优化。由于2020年疫情防控工作,联盟改组工作于2021年初才正式启动,我们以多种形式与有关专家、单位积极沟通,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广东省心脏康复联盟正式成立。新成立的联盟委员会,共计设有38位常委,220位委员,几乎覆盖了整个广东省的公立医院心血管科。
未来联盟工作规划
鉴于目前仅部分成员单位的心血管专科设有心脏康复,未来将力争实现全覆盖和分层次挂牌[示范单位(示范点)、建设单位和创建单位三个层次]。
就示范单位而言,其数量不多,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评估、评价、考核;而建设单位,需具备一定工作基础(如团队及相应的亚专科、服务病床及一定的门诊量)。未来,联盟会加强示范单位创建,积极推动建设单位达标。
此外,联盟计划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针对是否进行心脏康复开展队列研究、横断面调查,形成学术成果的同时,为心脏康复的益处提供证据,为政府相关医改决策提供依据。联盟的关键工作在于推动心脏康复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促进医保提供康复医疗服务保障。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广东省心脏康复联盟责无旁贷。
未来心脏康复的实践发展与应用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耿庆山教授:
解析心脏康复实践发展着力点
就心脏康复亚专科的建设而言,我认为需要“两步走”,首先第一步要建立狭义的心脏康复亚专科,将心脏康复的知识技能传播至整个心内科,实现对心内科患者的全覆盖。其次,再进一步覆盖心脏外科(尤其是围术期患者)、心脏儿科等患者的全覆盖。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加强宣传、策划及相关培训。主要针对这几个着力点开展工作:
培养人才队伍,是相关工作能够落地的关键。
建立心脏康复亚专科,是当下的重点。其落实需要培养好种子选手和好的团队(研究团队、培训团队、临床医生团队)。
强调整体整合医疗。
心脏康复工作的“12345“策略
“1”即整体整合医疗,促进全民健康;
“2”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为医生提供教育,向患者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实现资源普惠,线下加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学术会议组织;
“3”是三个结合,即临床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实现心神同治;临床医学与营养学相结合,实现食药同源;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实现康养同步;
“4”是“健康四大基石”,即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5”是五张处方,即除了我们传统的化学处方、心血管诊疗技术(如导管介入技术)之外的公共心理处方、公共营养处方、运动处方、睡眠处方、行为处方。其中,行为处方的重点就是促进生活方式改变。
抓好健康四大基石对健康至关重要。虽然四大基石理念已深入人心,但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人们做的还不够。结合总书记倡导的“全民健康”理念,联盟将深入社区、企业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宣传,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心血管健康将作为其中的重中之重,其他包括肿瘤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等,形成一整套康复“组合拳”。
心血管医生需要学会如何开“五张处方”。我们所说的心理处方并不是精神科所开的“心理处方”,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具体判断哪些患者可以直接进行心理干预,哪些患者应该及时转诊至精神科。运动处方则需结合患者的心脏储备,为其量身定制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方式。此外,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睡眠对于心血管疾病康复的获益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进行“睡眠管理”,例如如何干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怎么改善患者通气,提高睡眠质量。行为处方的重点是行为方式的改变,我们将具体指导患者如何尽早回归家庭、工作、社会。
“12345”策略是推动和促进全民健康的金钥匙,联盟将在心血管患者康复过程中先行先试,进而向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如肿瘤患者、消化病患者,进行更广泛的推广普及。
浅谈心理心脏病学——双心医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耿庆山教授: “双心医学”即心理心脏病学,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所出现的精神心理问题。
有关双心医学,今年年初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双心科学声明,其很多观点及具体可操作的推荐值得普及和推广,例如,如何识别初级精神心理障碍,怎么干预,量表的使用等。但其实,中国的双心医学要比美国起步更早,我国制定的双心疾病诊疗专家共识比AHA科学声明更早,更具权威性。双心医学最早由胡大一教授在中国倡导,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在中国开展心身医学培训班,当中有极大篇幅论及双心医学,在我国双心医学的发展和普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曾在1996年有幸参与过培训。
同时,AHA双心科学声明中提出了相当多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未来,我们可能需要开展更多双心医学相关RCT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并探索通过双心医学、心脏康复干预是否可以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减少医疗费用,积累更多的中国证据,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
专家简介
耿庆山教授,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第十五届广州市人大代表、第十届广州市杰出青年。《Heart and Mind》主编、《中国老年学杂志》副主编,《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副主编。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20余部。